2025年09月21日08:26 222
點擊播報本文,約
陳明,原名陳若星,字少微,1902年出生於福建省龍岩縣東肖區龍聚村一個貧窮的農民之家。1921年,他中學畢業后,在家鄉任教。當時,他與鄧子恢等人一起在閩西傳播新思想,他以筆為戎,寫下喚醒國民的詩歌:“堅持到底,發揚光大,反對一切的民賊,一切的強權,爭回我們的自由之路!”1925年,陳明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陳明立志“改造個人”“改造社會”,在福建恢復和發展黨的組織,成立了中共福建省臨時委員會,並任書記,將革命的火種撒遍八閩大地。長征開始后,陳明一路負重前行,1936年6月開始,先后在紅軍大學、八路軍隨營學校任教,並隨一一五師挺進山東參加抗戰。由於具有深厚的馬列主義理論素養,陳明被調至中共山東分局黨校任副校長,他以身作則,不顧前線危險,帶頭親自授課,成為大家的良師益友。
在這段難忘歲月裡,陳明遇見了濟南才女辛銳。辛銳主張抗日救國,是一個進步的藝術青年。兩人在頻繁的接觸中相愛了。1941年春暖花開之際,他們結為夫妻,誓言共赴國難,不離不棄。硝煙彌漫的日子裡,他們忙於戰斗工作,聚少離多。一天,陳明爬上一個小山坡,興致勃勃地拉著懷有身孕的辛銳說:“等革命勝利了,咱們就回家鄉龍岩,那裡有桔子、枇杷,還有腌好的酸菜,味道可好啦!”然而這個再普通不過的承諾,卻成了夫妻二人永遠無法實現的願望。
1941年11月末,深秋的山東,已是天寒地凍。日軍調動5萬多兵力,向沂蒙山區的抗日根據地展開“大掃蕩”,情況十分危急。正在率領急行軍阻擊敵人的陳明,在費縣大古台村與許久未見的辛銳僅打了個招呼,便匆匆離去投入戰斗。
陳明率部在大青山與敵人浴血奮戰,雙腿中彈負傷,無法行走。警衛員要背他突圍,他毅然命令警衛員撤退,獨自戰斗到最后。凶狠的敵人將他團團包圍,陳明誓死不當俘虜,帶著對妻子的牽挂,在連續擊斃3個敵人后,把最后一顆子彈留給了自己。
此時的辛銳正在貓頭山帶隊突圍。懷有身孕的她,在戰斗中腹部和腿部受傷,被戰友們用擔架抬進山洞養傷。十幾天后,辛銳的傷勢漸好,但雙腿已殘疾。12月17日,日軍突然開始搜山,當看到日軍逼近時,她毅然喝令戰友撤離,自己則從擔架滾落,背靠大石頭頑強地坐立起來,掏出手榴彈咬開拉線扔向敵人。最后日軍惡狠狠地扑上來准備抓活的,辛銳用盡全力,拉響了最后一顆手榴彈,悲壯地與敵人同歸於盡。
就這樣,陳明和辛銳為了共同的理想,長眠在了這片紅色土地上。歲月悠悠,英雄不朽。2014年,陳明和辛銳被列入第一批在抗日戰爭中頑強奮戰、為國捐軀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。(程曦 陳巧玲)
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