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08月02日08:06 來源:中國紀檢監察報222
在贛西羅霄山脈的蒼茫雲海間,井岡山以其巍峨的身姿,承載著中國革命壯烈的史詩。這裡不僅是星火燎原的起點,更是人民軍隊鐵紀的淬煉之地。
秋收起義受挫后,毛澤東率領部隊抵達三灣。彼時的隊伍士氣低落,成分復雜,軍閥作風與舊軍隊習氣交織。面對困境,毛澤東果斷進行整頓、改編,將黨支部建在連上,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﹔規定官兵待遇平等,軍官不許打士兵,改善部隊風氣。上井岡山之前,為了嚴肅軍紀,毛澤東在荊竹山雷打石上宣布三項紀律:行動聽指揮、不拿群眾一個紅薯、打土豪要歸公。看似質朴的規定,卻為新生軍隊注入了靈魂。老紅軍戰士楊得志在回憶錄中寫道:“正是這些紀律,讓我們第一次懂得,我們的隊伍與舊軍隊有著本質區別。”
打下遂川后,紀律進一步細化為“六項注意”:上門板、捆鋪草、說話和氣、買賣公平、借東西要還、損壞東西要賠。這些細致入微的要求,讓紀律不再是空洞的口號。朱毛會師后,一次行軍途中,有紅軍戰士因飢餓吃了農民地裡的苞米,毛澤東得知后,立即通知部隊集合,就地進行群眾紀律教育,並親自在一塊竹牌上寫道:“因為我軍肚子餓了,為了充飢,把你的苞米吃光了,違犯了紀律,現在把兩元錢(光洋)埋在地裡,請收下。”通過對軍紀軍規的貫徹執行,部隊遵紀愛民的風氣逐步形成,得到了群眾的擁護和愛戴。正如朱德所言,紀律是我們的命脈,紀律遵守得好,勝利可以更快地到來。
黃洋界保衛戰堪稱紀律鑄就勝利的經典戰例。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,第31團團長朱雲卿、黨代表何挺穎牢記毛澤東“堅守井岡山”的囑托,提出“誓死堅守井岡山”“大小五井共存亡” 的口號,守山紅軍嚴守“一切行動聽指揮”的鐵律,在極端劣勢的情況下頑強抗敵。戰士們嚴格執行作戰部署,據險構筑工事,巧妙運用戰術,充分動員群眾,極大地抵消了敵軍的火力和兵力優勢,成功守住陣地,創造了以少勝多的奇跡。毛澤東得悉黃洋界保衛戰勝利,欣然命筆,留下膾炙人口的《西江月·井岡山》: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頭鼓角相聞。敵軍圍困萬千重,我自巋然不動。早已森嚴壁壘,更加眾志成城。黃洋界上炮聲隆,報道敵軍宵遁。”
在反“會剿”斗爭中,紀律更是成為部隊生存的關鍵。彭德懷率領紅五軍突圍時,面對飢寒交迫的困境,戰士們寧可忍飢受凍,也絕不侵擾百姓。老紅軍戰士彭加倫在日記中記載:“雪夜行軍,大家相互攙扶,沒有一人掉隊,沒有一人違反紀律。”
井岡山時期確立的紀律體系,不僅是革命勝利的保障,更成為人民軍隊代代相傳的精神財富。從長征途中“半條被子”的溫暖,到解放戰爭中“三大紀律八項注意”的嚴明,再到新時代強軍征程上的紀律建設,井岡山的紀律精神始終閃耀著光芒。
(王華文 作者系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文博館員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